城市规划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际刊号:1002-1329
国内刊号:11-2378/TU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0015 人次
 
    本刊论文
面向快速城市化的《城市经济学》课程体系构建_城市规划

  论文摘要:城市经济学》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更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合《城市经济学》课程特点,把握目标性、整体优化、发展性、实践性的构建原则,构建符合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

  论文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学,课程体系

  我国2009年城镇化率达到46.6%,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其中,城市经济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城市经济学》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如何构建其课程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由西方传入中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随着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增强,城市经济学在城市规划和经济学科中亦越来越重要。城市经济学是以城市为系统研究其经济运行、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揭示城市经济活动和发展规律,为国家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管理政策,为发展城市经济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城市经济学》课程在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城市经济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经济意识——在具体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所花费的投资,所实现的经济效益是不容忽视的;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关注与城市社会、城市地理等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城市经济的有关知识;促使学生理论联系社会经济实际,了解所熟悉城市的经济现象,甚至整个区域经济、国民经济以及全球经济的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做到学以致用。

  一、《城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城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突出,与时代紧密结合,着眼于重大现实问题,注重与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等课程的交叉和衔接,研究方法上多样化、现代化。其课程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包含内容多。《城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揭示城市经济活动和发展规律,把握趋势,促进发展。内容包括聚集经济、城市化、城市经济空间、城市经济规模、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经济功能、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土地经济、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城市产业经济、城市劳动经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城市交通经济、城市管理经济、城市物流经济等内容。由此可见,城市经济学内容多而碎。

  2、知识面广。《城市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介于社会经济学科、城市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之间,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城市学、生态环境学、建筑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衔接,既要避免内容的重复,又不遗漏与本课程结合紧密,有利于课程内容讲解的重要概念和内容。

  3、实践性强。《城市经济学》知识体系与时代、现实结合紧密:一方面其本身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城市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能够揭示城市经济活动和发展规律,为发展城市经济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两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4、研究方法上多样化、现代化。利用网络化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采用计量经济工具,引入模拟模型技术,实现了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二、《城市经济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城市经济学》课程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悉、掌握城市经济理论,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锻炼和全面提高。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将从事城市规划等工作,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将报考城市规划师等专业技术资格。课程设置内容可以与资格考试重点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整体优化原则。以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为目标,加强总体教学实施规划的设计。在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及最后的考核环节中,把对课程的基本要求,能力素质的培养方案分解到每一个知识要点中。加强过程的考核,注重学生平时对知识的分析和积累;考核方式,考虑采用调查报告、论文考查或开卷考试,结合具体的城市经济实践,重点在于案例分析,改变学生“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发展性原则。课程体系构建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相得益彰,加强对外交流和国家合作;应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线,引入案例教学、“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顺应城市规划教育新趋势,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能力。

  4、实践性原则。《城市经济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城市经济,国家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在章节设置时,可以引入实际城市经济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熟悉产生发展背景,分析成功与失败,从而更好地指导其他城市的发展;将城市经济问题与城市规划相联系,实行专题化教学——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并回答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将城市经济问题与城市规划相联系,不仅适应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适应社会发展对城市规划人才的需要。三、面向快速城市化的《城市经济学》课程体系构建

  《城市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联系紧密,也是考取城市规划师的主要考试内容,宜结合整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具体城市经济理论,尤其是所在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讲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大部分的院校课程教学中一般是以同济大学出版的《现代城市经济》(丁健编著)为参考教材。为适应快速城市化的需要,在课程内容上应做以下安排和调整:

  1、导论,内容应包括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与相邻学科间的交叉和衔接,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城市经济学与相邻学科间的关系,掌握城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由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以前接触的经济学方面知识很少,对经济学基本原理不是很清楚,所以本章应强化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如经济学建立的前提条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层次划分、主要作用等知识,使学生对基础经济有大致的了解,形成整体印象,为后续的城市经济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城市与城市经济,内容应包括城市的内涵、形成与发展、功能和城市聚集经济。与教材比较,增加了“城市聚集经济”内容,因为城市空间的高度聚集性是区别于农村经济的最根本的特征,这种高度聚集性也就形成了城市聚集经济,这是《城市经济学》课程后续理论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和特点,因此应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尤其是城市聚集经济的内涵、性质与效应等知识点。

  3、城市化,包括城市化机制、城市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城市化规律、城市化战略,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城市化进程的分析,重点分析城市经济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城市化问题是目前城市经济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双向交流,教师也从中获得进一步完善教学的宝贵资源,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4、城市经济空间、规模、结构、功能和增长,内容应包括城市经济空间;城市经济规模理论、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城市经济规模效益和成本、城市经济规模优化的途径;城市经济结构的涵义与构成、城市经济结构的特征及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经济功能;城市经济增长的内涵与测度、城市经济增长理论和机制、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城市经济增长政策。这几章内容根据课时的安排适当增减,同时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如城市经济空间知识与《城市地理学》内容的交叉,主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

  5、城市土地经济、基础设施经济、生态环境经济、交通经济,内容应包括城市土地、城市土地市场、城市政府调控、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基础设施概述、城市基础设施决策和投融资机制、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分析、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化;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的经济分析——城市生态经济、城市生态经济运行的评价、生态城市建设;城市交通体系、交通拥挤的经济学分析、城市交通模式、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及对策。与原教材相比较,增加了“交通经济”这一知识点,是基于目前交通拥挤这一城市病问题的普遍性,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对其经济学分析、产生与解决对策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在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增强交通规划设计经济学分析意识,在日常出行中强化交通经济意识,提倡公交优先等环保经济的交通方式。这几章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同要素和构成方面对城市经济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从城市经济发展全局进行思考和分析。在涉及具体章节时,可以结合所在城市和国内外典型城市的经济现状、发展趋势,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社会科学方面的素质,学会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6、城市管理经济,内容包括城市管理概述、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价值取向、城市管理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更新、21世纪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取向,目的是了解城市管理的内容和作用、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价值取向、城市管理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更新、21世纪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取向。

  目前,城市经济研究存在薄弱环节,如城市化问题、城市经营与管理问题、城市竞争力问题等。在涉及到这些内容时,可以进行“讨论式”教学,启发思考,开拓思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教师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此外,结合城市规划师等资格考试知识点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以后的职业工作。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包含内容多而碎、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研究方法多样化、现代化的课程,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与城市规划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不断深化,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我国城市经济学科发展动态分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1)

  2 丁健,《现代城市经济》(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冯云廷,《城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城市规划》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城市规划》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